banner1

李小龍

香港殯葬服務網紀念館1

本館由[ 香港殯葬服務網 ]創建於2020年11月16日

  • 姓名:李小龍

  • 生辰:1940年11月27日

  • 忌辰:1973年07月20日

  • 紀念館號:HKBZ152

  • 已經離開我們:18761天

  • 建館者:香港殯葬服務網

  • 建館時間:2020年11月16日

  • 點擊數:26932

人物生平

1939年,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偕妻子及三個兒女從香港遠赴三藩市唐人街演出粵劇。1940年為庚辰年,中國人稱為龍年,且小龍生於辰(龍)時,後呼應其乳名「細鳳」,而藝名「李小龍」為《細路祥》作者袁步雲取名,在1950年公映的《細路祥》首次使用。(然而細路祥一片的片頭字幕與當年在報章上所載之名字卻是「李龍」。)而李小龍的英文名「Bruce」的起名者則據說是東華醫院的醫師瑪麗·格洛弗。

1941年,李小龍跟隨父母返回香港,開始時與兄長入讀嘉諾撒聖瑪利書院。1949年因應天主教香港教區要求,所有男生都需轉往德信學校繼續學業,及後再轉讀喇沙書院。儘管少年李小龍家境比較富裕,但由於中國大陸發生「國共內戰」,大量中國人逃入當時英國統治下的香港,令香港變得擠迫。李小龍讀至中四因打架及曠課被趕出校,轉到聖芳濟書院繼續學業。李小龍自幼身體孱弱,其父為了兒子體魄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以鍛鍊身體。

195515歲時,李小龍重返校園,他在一次幫派衝突中受挫,於是到油麻地利達街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雖然詠春練習並不固定,但李小龍曾因詠春練習單調而放棄,後因與街頭流氓打架時使出一招詠春的日字衝拳擊倒對方而重新回到詠春門下。在葉問門下學武期間,李小龍曾遇到重重阻力,但李小龍堅持不懈,繼續學習。授業師兄(相當於教練)為有「講手王」之稱的黃淳樑。半年後,葉問搬遷到李鄭屋邨,李小龍比較少到這裏。在拳術方面,多與同樣曾習西洋拳的黃淳梁練習。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功力拳、蔡李佛、太極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節拳等拳種。葉問試圖讓青少年們參加有組織的拳擊,以此阻止他們參與街頭幫派的衝突。作為葉問為數不多的親授學生,李小龍1957年奪得香港校際拳擊比賽少年組冠軍。

童星時期

1941年,李小龍僅3個月大就在粵語片《金門女》中亮相。1948年,李小龍以「李鑫」的藝名,客串參演了俞亮導演的《富貴浮雲》,而該片廣告亦標明「新李海泉」客串演出。翌年,他先後以「小李海泉」及「新李海泉」客串參演《夢裏西施》及《樊梨花》,到了第四部客串的電影《花開蝶滿枝》(1950年),他以「李敏」為藝名參與演出,當年的電影廣告更特別標明「神童小李海泉客串」,可見當年李小龍的童星演出已相當出色。

李小龍首次以男主角身份演出的電影是1950年公映的《細路祥》,片中飾演一個從好變壞,又從壞變好的孤兒,獲得一致好評,並奠定了他的童星地位,當時廣告上稱他為「李龍」。翌年,李小龍參演的《人之初》再次獲得好評,他在劇中飾演一名誤入歧途的不良少年,影評人向宸曾在《文匯報》撰文,指李小龍「配稱粵語片『天才童星』,粵片工作者應該好好重視他。」

1953年至1955年期間,李小龍先後參演中聯影業公司的七部電影,分別是《苦海明燈》(1953年)、《慈母淚》(1953年)、《父之過》(1953年)、《千萬人家》(1953年)、《危樓春曉》(1953年)、《愛 (上下集)》(1955年)及《孤星血淚》(1955年),大部分角色均為「乖仔」。隨後先後參演《守得雲開見月明》(1955年)、《孤兒行》(又名《苦命女》,1955年)、《兒女債》(1955年)、《詐癲納福》(1955年)、《早知當初我唔嫁》(1956年)等粵語片。1957年公演的《雷雨》是李小龍參演唯一的「文藝片」,片中他飾演善良的二少爺,更是他在電影上首次有戀愛的戲份。同年公映的《甜姐兒》,客串演出的他只與女主角文蘭跳了一場恰恰舞,卻受到觀眾的注目。

1960年上映的《人海孤鴻》是李小龍赴美求學前的最後一部粵語片,片中飾演一個戰爭孤兒「阿三」,與飾演孤兒院院長的吳楚帆(他亦是本片監製及編劇)有不少對手戲,演出極為出色,影評人石琪甚至稱此片「無疑是李小龍的代表作……主要是形象鮮明、迫真」。

李小龍跳恰恰

此外,李小龍酷愛跳恰恰舞,少年時期曾獲全港恰恰舞邀請賽冠軍,在港期間曾以教授著名拳師邵漢生恰恰舞,來換取對方教他中國拳法,不過他並沒有學。1960年代,李小龍在美國也曾教過一些當地人跳恰恰舞,據聞他的恰恰舞老師是一位名叫Terry的菲律賓人。而李小龍在《甜姐兒》與《早知當初我唔嫁》,都有跳恰恰舞的鏡頭,後者更是教導粵劇名伶任劍輝跳舞。

留美時期

1959429日晚,家人決定坐船將他送往出生地美國。李小龍於1961年考入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主修戲劇,並副修了哲學、心理學及其他學科。就讀的同時,他也結識了未來的妻子琳達。19624月,李小龍大二期間租用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在振藩國術館中,他主要教授他在當地的朋友。他的第一位學生是曾練習柔道的傑西·格魯夫,第一位教學助手是木村武之。兩人後來也向他人傳授李氏功夫。他邊教邊刻苦磨煉,技術大有長進,尤以腿法造詣更為精深。

李小龍遺孀蓮達(Linda Lee Cadwell

1964年,他應艾德·帕克之邀出席美國加州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賽,表演了雙指掌上壓(掌上壓),即使用同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雙腳分開大約一肩寬。李小龍還表演了寸拳,細節如下:李小龍站直,右腳靠前,右膝微微彎曲,面前站立一人。李小龍右臂部分擴展,右拳距離對方胸部約一英寸。在沒有收回右臂的情況下,李用力打出一拳,同時保持姿勢基本不動,將對方擊退,摔倒在後面的椅子上,這張椅子放在對方身後以防止摔傷,但強大動能讓對方摔倒在地。對方為來自加州斯托克頓市的志願者鮑勃·貝克。貝克回憶道:「我告訴李小龍不要再做這種示範。在他擊打我後,我的胸部疼痛得難以忍受,不得不在家休假。」

正是通過1964年的空手道大賽,李小龍結識了跆拳道大師李俊九。兩人成為朋友,作為武術家,雙方都從這段友誼中獲益。李俊九詳細教授李小龍側踢,李小龍則授予李俊九「無預兆」出拳。

19648月,李小龍在加州奧克蘭的4175 Broadway街成立「振藩國術館」,向非華裔教授武術。

1964年,李小龍在加州奧克蘭唐人街與黃澤民進行了一場極富爭議的對決。黃澤民是形意拳、北少林拳以及太極拳的一把好手。據李小龍稱,一些華人向他下達了最後通牒,命他停止向非華裔教授武術。李小龍不為所動,於是便有了這樣的一次對決。比武前雙方約定:如果李小龍輸了,他就要關閉自己的武館;如果他勝出,他將得以繼續教授白人以及其他任何人。黃澤民對此說表示否定。他表示自己是接受了李小龍在一次劇院表演之後向自己提出的挑戰,而他對白人以及其他的非亞裔並沒有區別對待之意。

李小龍就此次對決稱:「挑戰書上有唐人街上所有師傅的名字,但我並不害怕。」

比武的見證人包括琳達,詹姆斯·李(李小龍的同事,無血緣關係)和太極拳教練威廉·陳。黃澤民和威廉·陳表示對決持續了2025分鐘;而李小龍,詹姆斯·李以及琳達卻認定比賽在三分鐘內就以李小龍的決定性勝利結束了。琳達·李稱:「這場毫無保留的比賽在開始後總共進行了3分鐘。李小龍將他打倒在地,問他:『想放棄嗎?』那人答道:『我認輸。』」

黃澤民在《太平洋周報》這份三藩市的中文報紙上發表了他對比武的回憶,同時對李小龍發出了第二次挑戰。李小龍沒有答覆。此事就這麼平息了。李小龍依然向白人教授武術。

李小龍在電視劇《青蜂俠》的造型

他被電視劇《蝙蝠俠》製作人威廉·多茲爾(William Dozier)賞識,邀請試鏡。1966430日,李小龍與美國廣播公司簽訂了30集電視劇《青蜂俠》的演出合約,擔演配角「加藤」(Kato),但只能播出一季共26集。其後以「加藤」角色演出2集《蝙蝠俠》,又在《無敵鐵探長》(Ironside)和《新娘駕到》(Here Come the Brides)中客串。

196779日,李小龍正式在洛杉磯中國城的振藩國術館(Bruce Lee Martial Arts Studio),確立其武道哲學截拳道之名稱,是李小龍最後親自開館授徒的武館,武館位置在628 W College St, Los Angeles,截拳道英文拼音是李小龍請教UCLA語言學教授後確定的。在早期李小龍在洛杉磯教的主要是詠春功夫,後來開始融入一些全新的內容,比如腿法以及將格鬥哲理運用於技擊之中的方式,此時他的技擊術開始變化,但這種變化並非簡單地增加或混合某些不同的技術、方法和結果,而是使技術變得更富效率且更符合哲理。在當時攔截是李振藩技擊術的基石,主動的以攻為守的攔截可運用多種方法去實現。它不是阻擋的意思,但它可作為一種積極的防禦方法來化解迎面而來的打擊。攔截意味着在對手進攻之當時或進攻之前阻止他,大多數技擊術是建基於單純的進攻和被動的防守之上,而在當時攔截已成為截拳道的首要技擊原則之一。

李小龍還出席了1967年長堤國際空手道大賽,並進行了各種表演,包括對USKA世界空手道冠軍威克·摩爾表演了「無敵拳」。李小龍告訴威克·摩爾,他會對着摩爾的臉打出一記直拳,而摩爾要做的就是試圖阻擋這記直拳。李小龍後退幾步,詢問摩爾是否做好準備。當摩爾點頭確定時,李小龍滑步向前進入攻擊範圍,並對着摩爾的臉打出一記直拳,在打中前停止。在八次嘗試中,摩爾一次也沒能攔下李小龍的拳。

直到1968年,李小龍再次參與電影工作,先後在迪安·馬丁主演的特務片《風流特務勇破迷魂陣》,及安東尼·奎恩主演的電影《春雨漫步》擔任動作指導。1969年公映的電影《醜聞喋血》是李小龍在成年時期首部參演的作品,劇中他飾演反派角色「黃宏度」,其後他於電影《血灑長街》(又名:《盲人追兇》,Long Street,另一名稱Bloodbath on Long Street1970年)擔演一個小角色。1970年,李小龍曾創作以民初時代為背景的中國武俠片電影劇本《無音簫》(The Silent Flute),並成功覓得美國影星詹姆士·柯本合作,但因李小龍回港拍攝《唐山大兄》而擱置。

後來李小龍被江湖中人王俊開槍襲擊,身中兩彈,因為0.22口徑手槍子彈殺傷力不大,李小龍當時穿皮夾克,沒受傷害。但是李小龍經此事後決定離開美國,遠走香港。

回港發展

1970年代,邵氏兄弟曾透過李小龍好友小麒麟接洽邀他回港拍片,但當時李小龍提出影片製作成本不能低於60萬港元、要擔任影片的武術指導、有權修改劇本,以及由他邀請的外國演員要以美金支薪等要求,令邵氏高層無法接受,最終合作未能成事。其後,邵氏行政總裁鄒文懷離職出走,另組嘉禾,並派導演羅維的太太劉亮華到美國邀請李小龍回港發展。

《唐山大兄》(1971年)

《唐山大兄》是李小龍旅美回港後所拍的第一部影片。他飾演的唐山青年鄭潮安,在泰國曼谷冰廠工作,與實際為販毒分子的冰廠大老闆進行殊死的鬥爭,片中李小龍迅猛的三腳迴旋連環踢、凌空飛腳以及高亢的嘯叫等武打噱頭皆極具個性,令觀眾如癡如醉,功夫熱潮因而掀起。該片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300萬港元。

當時粵語片正陷於低潮,幾乎停止生產。他替羅維拍《唐山大兄》及《精武門》,原版都是國語對白,後來嘉禾重新發行才配上粵語。在此形勢下,李小龍憑藉着一身好武藝與個人銀幕魅力,不僅在七十年代初期掀起一股電影熱潮,將觀眾拉回戲院中,讓衰退的香港電影工業重新找到一線生機,使嘉禾公司奠定基礎;亦使「功夫片」復甦,賦予新的面貌與活力。他的電影也身價百倍,轟動了全球,讓人們對香港電影刮目相看。

《精武門》(1972年)

李小龍在片中飾演霍元甲弟子陳真,他在追查中得知師父是被日本人毒死的,他大鬧日本武館,砸爛污衊中國人是「東亞病夫」和「狗與華人不得入內」的牌匾。

片中李小龍不使用彈床等輔助工具及替身,且首次將雙節棍搬上銀幕,並道出一句經典對白:「中國人唔係病夫(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自此成為了一大經典。該片票房收入超過400萬,位列當年賣座港產片的亞軍。

《猛龍過江》(1972年)

協和電影公司(Concord Production Inc.)為香港舊時一間電影公司,1971年開張,由李小龍同嘉禾電影創辦人鄒文懷共同創立,李小龍後期的電影都有該公司參與李小龍與嘉禾公司合組協和公司,《猛龍過江》是他唯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李小龍在片中飾演一個來自香港鄉村的功夫高手唐龍,遠赴意大利幫助一家中餐館的女老闆(苗可秀飾)剷除當地惡霸。主要的打鬥部分被安排到羅馬鬥獸場,《猛龍過江》也由此成為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遠赴歐洲取景的影片。該片在台灣上映時,創有史以來的最高票房記錄,並入圍第十屆金馬獎的優等劇情片獎。

《龍爭虎鬥》(1973年)

李小龍與美國華納公司合作拍攝,亦是李小龍在荷里活電影中第一次擔任主角,也是他的遺作,從而使李小龍一躍成為世界級國際影星。片中李小龍扮演一個少林寺武功高手,隻身闖入荒島去收服一名少林叛徒,李小龍將角色冷漠嚴峻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深入孤島地下室,與趕來的打手對打,該片打鬥場面及使用武器較多,是系列中最賣座的一部。片中,李小龍展示出少林齊眉棍、菲律賓短棍、雙節棍等絕技。

1973510日,李小龍在拍攝本片時曾於戲場內昏迷。

《死亡遊戲》(1973年)

講述一位強者為了奪得傳說中的稀世珍寶而勇闖七層寶塔,經過一輪惡鬥後到達塔頂,卻只換來一句古老的謁語:「生是一個等待死亡的歷程」。豈料一語成讖,該片成了李小龍的未竟遺作。


登入

用戶密碼錯誤!

尚未註冊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新會員註冊

註冊失敗,請重試!

註冊即代表您承認並同意本公司所有  (私隱政策及條款和細則)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郵

註冊失敗,請重試!

電郵驗證碼

請輸入您驗證碼

重置密碼

請輸入您的新密碼

兩次密碼輸入不一致,請重試!

請先登錄再發表評論

如需申請廣告位,請聯繫官方
聯繫電話 +852 6686 6333

关闭
聯絡咨詢
+852 9772 2383

郵     箱: remembereyou@gmail.com

cheungchiman@me.com